首页 > 小吃百科 >

龙抄手是怎么来的?为什么叫抄手?

来源:食尚香时间:2016-11-01

  龙抄手是成都市著名的传统小吃,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,抄手的得名。成都的“龙抄手”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,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,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,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。

龙抄手
龙抄手/资料图

  龙抄手的由来:

  有那么一道小吃,北方叫馄饨,广东叫云吞,四川却叫龙抄手。龙抄手是怎么来的呢?这里有一个故事。

  唐朝有个皇帝叫唐僖宗,因为黄巢之乱,他就逃往四川避难。

  唐信宗当时住在成都的青羊观。在这落难之地,唐嘻宗也忘不了他的宫廷美食,要厨师给他做宫廷馅饼。但逃难时,御用厨子并没跟来,他们只能去找成都本地的厨师。这些成都厨师虽然厨艺高超,但是都不太熟悉北方的宫廷馅饼。成都的厨子不是等闲之辈,他们一起想出一个办法:将合好的面辫成很薄的面皮,切成小方块;将瘦肉剁细,加入姜汁葱水、盐及胡椒粉,然后沿一个方向搅拌,比较后变成粉红的肉馅。他们取一匙肉馅,用一个薄面皮包起来。作为皇帝的御膳,面皮的包法得好看又不能让里面的肉散出来,他们几个试验了好几种包法,都不尽如人意。

  这时,一个厨子偶然发现,皇上正抄着手观看寺外风景,姿势很霸气。他一下受到了启发,提出把面皮对折成菱形,两角向前抄包的方法。试验之后,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

  当几个厨子把这种“馅饼”煮熟,进呈唐僖宗时,唐嘻宗生气地问:“这算啥馅饼?我从来没见过!”

  厨子乖巧地说:“这是我们成都馅饼。我们见皇上抄手观景,便学皇上抄手的姿势来包肉馅,这种专为皇上做的特殊馅饼就叫‘龙抄手’。”

  唐僖宗一听.转怒为喜.尝了一个龙抄手,觉得爽滑鲜香,味道好极了,然后狼吞虎咽地将奉上的龙抄手一扫而光,而且吩咐以后天天都要吃这龙抄手。

  黄巢之乱平定后,唐僖宗回到长安,难以忘怀成都的龙抄手,便叫御厨给他做。可北方的厨师怎么会知道如何做龙抄手呢?他们惶恐不已,唐僖宗吼道:“混蛋,连这个都不会做?”然后,唐僖宗大概描述了一下龙抄手的形状及味道。北方厨师听了之后,竟按照唐僖宗所说的做了出来,除了个头大了些,味道还不赖,唐僖宗品尝后也平息了怒火。

  这道御食不久传出宫外,其名由‘混蛋’变成了‘馄饨’;再传到南方,按南方人的发音又称为‘云吞’。

  馄饨、抄手在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:

  北京——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。

  四川——俗称抄手,川人嗜辣,有道名菜叫做“红油抄手”。(“抄手”有“牵起你的手”之意)

  江南——上海、苏南、浙江等地的吴方言“馄饨”],与粤语发音颇为近似。上海馄饨一般用白开水煮熟,随后放入鸡汤、肉汤或者骨头汤做成的汤料中,食用时还会根据个人喜好滴入香油或者酱油。在上海馄饨中有时还会裹入香菜或者芹菜。

  江西——俗称清汤,也有地方称为包面和云吞。

  广东——因“馄饨”二字较为少见,从前的人知识水平又有限,故俗写作同音的“云吞”(粤语),英语“wonton”即源自广东话。

  以馄饨皮包裹著剁碎的馅料。广东馄饨的皮以鸡蛋及面粉制成,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。馅料则以肥、瘦猪肉、鲜虾仁,加入大地鱼碎及蛋黄、调味混成。广东馄饨的包法一般讲求快速,不一定要逐步整齐折合起来。大小则以能一口吞下一颗为标准。

  福建——俗称扁食、扁肉,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,皮是面皮。

  建郡扁肉味脆、嫩、香、甜,入口爽脆,与北方馄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,其原因就在馅上。“建郡扁肉”制作过程主要特点是“打肉”,与其他地方的“切肉”不同。肉质纯净,新鲜脆嫩。一般取凌晨宰的生猪新鲜腿纯瘦肉,不得下水,制作不过午,将腿肉去除筋膜,顺肉纤维横切成较大块状或条状,放在木墩上用木锤敲打,敲打时要掌握关键技巧,即将瘦肉竖打,这样可保留肉纤维中水份,直至烂如绵、粘如糊,然后加适时小苏打水、盐、味精,用筷子搅成糊状。包扁食的皮用面粉和少许碱水,打成薄皮,每张切成边长7公分左右方块,每个扁肉仅桂圆大小,包成精巧的蝴蝶状。扁肉汤以猪骨头在温火中熬出清汤,将扁肉放入清水锅中煮开,待扁肉浮起,用小笊篱捞起,放入有酱油、新鲜猪油、味精和其它佐料的碗中,冲入沸清汤,撒上香葱即可食用。其味脆、嫩、香、甜,入口爽脆。

  台湾——闽南语称扁食。1949年前后,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,因此在台湾馄饨、云吞、扁食、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。台湾馄饨有三大著名地区:台北市温州大馄饨、东部花莲玉里馄饨(蒋经国常光顾),及南部屏东里港馄饨;内馅饱满,清香可口,现已有真空包装,行销各地市场或是宅配送到家;煮汤、油炸、糖醋皆宜。里港馄饨据说由赵文富在里港比较先贩售,口碑载道。民国30年,赵文富由从同乡人学到馄饨做法。

推荐培训

更多»
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更多»